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美文美图】行思与古樟

导读:

</p>

  </div> 

<div id=

图片1

唐咸亨二年(671)的一天,安成西邑(现安福严田)的龙云下村村民刘锡家中传出一声婴儿啼哭,声音宏亮,声震远方,原来是刘家次子行思出生了。

龙云下村是古称,即今严田镇潭洲村。下村位于严田镇的西北部,从武功山金顶发源的灵金河(南江)和从泰山千丈岩发源的泰山水(北江)在村前村后流过,二水在炀岗岭汇合,直奔泸水。地处山水之间的潭洲村为冲积小平原,千亩肥沃良田旱涝保收,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隋大业戊寅年(618),安成笪桥刘延到此肇基,刘延为炀帝吏部尚书郎、安成笪桥刘氏始祖遐公的十世孙,隋灭后隐居安成龙云下村,是为龙云刘氏一世祖。刘锡是刘延的次子,从小体弱多病,结婚生下两儿子行志、行思后便一病不起撒手西归,抛下孤儿寡母,生活十分困难。行思从懂得吃饭以来就不食荤,喜欢素食,母亲觉得奇怪,难以探其奥秘。

行思出生的村子就是现在的潭洲村四组,小村后有一小山坡,亦称草坪,坡上长着一棵奇异的樟树。这樟树与众不同,从地面到树冠十多米,主干笔直,树冠如伞,极为罕见。据说一个会看风水的先生定论,此樟异象,必出大人物。

相传行思少年时因父亲去世,家中贫困,常与哥哥行志上后山打柴,背负一把沉重的薪柴经常在樟树下休息。小时母亲为了儿子们的未来,克服困难,向亲朋借钱把行思送进私塾学习,他刻苦奋读,炎炎夏秋,常在樟树下读书写字。   

樟树下有一座小寺庙,少年行思常去庙里帮老住持扫地劈柴,闲时听老住持讲经说法。老住持经过多次试探,认为行思很有慧根,于是,在唐开元二十六年(681),推荐他去宝云寺剃度出家。

宝云寺离家不远,翻过一座山头就到了,年少出家,尘缘未了,行思时常思念家中的母亲和哥哥,偶尔,经宝云寺师父批准,也回家看看。回来后,还要到古樟树下坐坐,在行思心中,这棵古樟是一个高大正直的男人,想起昔日,感慨万千。

在宝云寺修行十三年,行思初懂佛理,但没有求证佛经的真谛,常与师父研习佛经,不得其解。师父见行思佛学长进,才学超过自己,于是推荐行思前往广东曹溪参禅六祖慧能。

唐延载元年(694)行思尊师命南下广东曹溪,参禅六祖惠能大师,时年二十四岁。六祖门下,人才辈出,以最早门人法海、玄策等为首,而玄觉堪称第一,行思、怀让、神会等属小字辈,虽然名列《坛经》,当时并非地位最高。但《坛经》明言六祖对行思器重,也表明行思在六祖心目中的位置。

在曹溪十多年,行思用心悟道,终因传位竞争离开曹溪,回到家乡庐陵青原山静居寺弘法布道,后成为禅宗七祖。传说在青原山期间还回过家乡,参拜过宝云寺和小时候在那读书写字的古樟树呢。

行思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圆寂,寿年六十八岁,其法派广布,远至东亚各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界一位著名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