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行情 >

它在茫茫星海撒下一张巡天大网,700多天围猎“黑洞之王”!

导读:

1.jpg

▲星空下的郭守敬望远镜 叶梓颐摄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在线发布了我国天文学家主导的一项重大发现:一颗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超大恒星级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势必推动恒星演化与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宇宙真空吸光器有时也“温柔”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其最后的著作《十问》中写道:“事实有时候比小说更奇妙,黑洞最能真实地体现这一点,它比科幻作家想象的任何东西都更奇妙。”黑洞本身不发光,密度非常大,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任何从其身边经过的物质,就连速度最快的光也无法逃离。因此,黑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宇宙真空“吸光器”。

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广泛存在的 “居民”。一颗恒星演化到最后如果剩下的质量太多(大于3倍太阳质量),多到既不能形成白矮星,也不能成为中子星,就进入死亡阶段,于是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颗恒星在终极引力的作用下持续塌缩,最终形成致密的黑洞。

球状星团和矮星系中心或许有中等质量的黑洞,而星系的中心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比如,银河系中心就有一个约400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black-hole-92358_640.jpg

▲黑洞想象示意图(图片来源:David Mark/pixabay)

黑洞神秘而有趣,若龙潜深渊,隐藏爪牙,潜行于宇宙星海中。黑洞本身不发光,奈何它们身边的小伙伴们实在太高调:黑洞周边的吸积盘或者伴星都表现出异样的“气场”。如果黑洞与一颗正常恒星组成一个密近双星系统,黑洞就会露出“狰狞的爪牙”,以强大的“胃口”直接把恒星伴星上的气体物质吸过来,形成吸积盘,发出明亮的X射线光。

这些X射线光如同这些物质被黑洞吞噬前的“回光返照”,成为天文学家多年来追寻黑洞踪迹的强有力线索。迄今为止,银河系中几乎所有的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过去五十年间,人类用这种方法发现了约二十颗黑洞,质量均在3到20倍太阳质量之间。

black-hole-4118711_640.jpg

▲黑洞周围明亮的吸积盘,勾勒出黑洞的“剪影”(图片来源: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然而,银河系内有数以千亿计的恒星,按照理论预测,就应该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实际上,在黑洞双星系统中,能够发出X射线辐射的只占一小部分。当黑洞和它的伴星距离较远时,“大胃王”也会表现出平静温和的一面。如何搜寻这些平静态(不吸积伴星气体)黑洞呢?天文学家在发现这颗最大恒星级黑洞的过程中给出了全新答案。

“走路拉风”的星在绕“谁”运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浩瀚星海中发现了一个表现异常的双星系统,这其中会不会包含一颗深藏不露的黑洞呢?700多天的追逐之路饱含了艰辛和精彩。

2016年初,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科学巡天部主任张昊彤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研究员提出,利用LAMOST观测双星光谱,开展双星系统的研究计划,并选择了开普勒一个天区(K2-0)中的3000多个天体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光谱监测。

在茫茫星海中“撒网”,比大海捞针更艰难。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颗“走路拉风”的B型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这颗星表现出规律地周期性运动和不同寻常的光谱特征。

科学家从这条光谱中读出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除了这颗星的有效温度、表面重力、金属丰度等重要信息外,光谱中一条近乎静止且运行方向和B型星反相位的明线(Hα发射线)给这颗星增添了的神秘感。

这颗B型星背后一定有故事!它绕着运动的那个看不见的“谁”,莫非真的是黑洞?

天文学家在追逐宇宙真相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种可能。为了进一步验证这颗特殊B型星背后的真相,研究人员随即申请了西班牙10.4米加纳利大望远镜的21次观测和美国10米凯克望远镜的7次高分辨率观测,以此深入确认B型星的性质。

4.JPG

LB-1系统中B型星和黑洞的运动规律和速度曲线

根据光谱信息,研究人员计算出B型星的金属丰度约为1.2倍太阳丰度,质量约为8倍太阳质量,年龄约为3500万年,距离我们1.4万光年。根据B型星和Hα发射线的速度振幅之比,研究人员计算出该双星系统中存在一个质量约为70倍太阳质量的不可见天体——它只能是黑洞!

B型星背后那个神秘的“谁”,就这样被天文学家挖了出来。为了纪念LAMOST在发现这颗巨大恒星级黑洞上做出的贡献,天文学家将这个包含黑洞的双星系统命名为LB-1。

2.jpg

▲LB-1艺术想象图(喻京川/绘)

与其他已知的恒星级黑洞不同,LB-1从未在任何X射线观测中被探测到,这颗黑洞和它的伴星相距较远(1.5倍日地距离)。研究人员用美国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对该源进行观测,发现这颗新发现的黑洞对其伴星吸积非常微弱,是一个平静温和的恒星级“黑洞之王”。

改写理论抑或创造可能?

自2015年起,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及欧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的引力波观测实验已经发现了几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质量远高于先前已知的银河系中的恒星级黑洞。此次,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超级黑洞不仅表明银河系内也存在此类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同时也刷新了人类对于恒星级黑洞质量上限的认知。

该论文第一作者刘继峰研究员介绍说,一般模型认为,大质量恒星级黑洞主要形成于低金属丰度(低于1/5太阳金属丰度)环境中,LB-1却有一个与太阳金属丰度相近的B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