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导读:

八月皖西,骄阳似火。行走在皖西乡村,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是革命老区红土地,

八月皖西,骄阳似火。行走在皖西乡村,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是革命老区红土地,这里的人正用干劲和智慧谱写区域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农民富:“我要提前还贷款”

“我要提前还贷款!”当别人还在为贷款发愁时,六安市单王乡贫困户王芝兵却找上门来,要求提前归还5万元政府贴息扶贫贷款。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单王乡,王芝兵是一个能人。出去闯荡的早,在江苏做起了泥瓦工,“那时候,一个月也能挣点钱。”奈何,家中两个孩子上学,爱人身体不好,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王芝兵挣钱的速度,总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久而久之,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用王芝兵的话说,“从年头忙到年尾,就是存不到钱。”

2014年,王芝兵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老在外打工,两个孩子没有人照顾,王芝兵决定回家,“怎么也要把孩子给弄好!”

脱贫不能等靠要。好学爱琢磨的王芝兵决定,从养殖业入手。“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工地边就有养殖泥鳅、龙虾的,每次下工地就会过去看,久而久之就稍微会点了。”王芝兵说,再加上乡里组织过养殖的技术培训,这养泥鳅的技术算是会了。

搞养殖,钱从哪来?出去这些年,钱没存到,日子也越过越难。和亲戚朋友提出想养泥鳅时,几乎没人相信王芝兵。“因为我之前没干过,连我都不知道能不能赚钱,基本都不相信我,不愿意借钱给我。”王芝兵说道。

2016年,和亲戚朋友好说歹说,再加上政府支持的5万元贴息贷款,王芝兵终于凑够了养殖要的钱。挖塘、打井、喂料,王芝兵索性在养殖场旁边搭了一个简易房屋,整天整夜的呆在养殖场边上。

王芝兵所在的单王乡,是六安市裕安区最北端的乡镇。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420户8053人,贫困发生率15.32%。该乡对贫困户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做到“扶上马、送一程”。2016年以来,发展产业到户项目4868户,共计发放产业到户奖补资金2300多万元。历年来,共计发放贷款975户4658.6万元,其中,户贷户用119户贷款金额378.6万元。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靠着政府贴息贷款和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王芝兵的养殖场出乎意料的顺利,2016年当年王芝兵就小赚了一把。满心欢喜的王芝兵决定再接再厉,没想到第二年,遇到行情不好,加上突发灾害的影响,年底一盘算,本都没保住。自此,王芝兵对养殖场的管理更细了。

2018年,王芝兵的养殖场迎来大丰收。“2018年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差30多万元账,18年我就还差不多了。”王芝兵说。

外债还的差不多了,王芝兵想着赶紧把政府的贴息贷款也还了,主动找上门去。

如今,王芝兵的养殖基地有30亩,其中,泥鳅养殖近18亩。为了打理好养殖场,王芝兵雇了4个人。王芝兵的泥鳅养殖不仅带动附近邻居支付,就连临近县里的人都专程赶来,跟他学习养殖技术。看着自己的泥鳅塘,王芝兵算了一笔账:泥鳅卖到江苏连云港保底价13.5元一斤,18亩地的苗子,今年不出意外,又是一个大丰收。

截至到目前,单王乡共有322户639人未脱贫。“近些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贫困发生率降至1.2%,贫困村全部出列。”单王乡党委书记许杲说。

产业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夏日一早,记者来到霍邱县彭塔乡金古堆村,金古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果园内,黄桃和翠冠梨压弯了枝丫,满是丰收的喜人景象。

虽说时间尚早,果园内几十名工人早已忙碌开来,拎着小红桶,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桶黄桃和翠冠梨。在水果的机械筛选大棚里,工人们操作熟练,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装箱转运井然有序。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别看这黄桃和翠冠梨个头不大,甜度却相当高。”话说着,果园管理负责人高金兵洗好了一篮黄桃和翠冠梨。拿起一个翠冠梨,一口要下去,肉质鲜嫩多汁,甜到了心坎里。“这几天,园子里采摘的、筛选的、转运的工人们忙碌不停,当天采摘的鲜果供不应求。”高金兵说。

金古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霍邱县彭塔乡地处霍邱县东南部,全乡三分之二的土地是丘岗地,又处于淠史杭灌区末梢,灌溉用水极为困难,广种薄收依然是阻挠丘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我们需要解决,怎么调整优化产业,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彭塔乡党委副书记吴跃广说。

此后,彭塔乡进行招商引资,2010年,金古堆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因地制宜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发展起生态农业。公司现已流转土地4000亩,规模种植的1000多亩黄桃、1000多亩冬枣和500亩翠冠梨。目前,翠冠梨、黄桃已上市,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负责人马飞说:“翠冠梨品型好看,每颗树产量最少30斤,多的可达80斤,亩产可望在2000公斤左右,亩均效益可达8000元以上。”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产业兴,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位于江淮果岭中心地带的霍邱县彭塔乡,结合产业扶贫开发,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将万亩荒岗薄岭逐步改造成为生态桃园、梨园,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100多户群众精准脱贫。

彭塔乡的近邻单王乡,引进了正大养猪场,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工业化。“养猪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渣通过地下管网给附近的农场施肥,发展的是农业循环经济。”单王乡党委书记许杲说。

单王乡张集村党支部书记程爱如正谋划着,利用村里水面多的优势,结合经果林种植,发展循环经济。“我们村有300亩水面,这块如果都发展水产养殖的话,能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10万元。”程爱如估算着说。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霍山县最偏远的太平畈乡,记者看到,道路旁、青山下,处处可见的都是种植石斛的黑色大棚。在石斛的培育基地里,小指头大小的霍山米斛在光线的映照下绿得透明。长冲中药材公司负责人、霍山石斛炮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何祥林介绍:“大棚种植的市场价80多元/克,而林下种植的可以卖到300—400元/克,和种黄金差不多。”

2017年,六安市全面推进“西山药库”建设。目前,六安市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药材产值已达48.2亿元,仅太平畈乡石斛年产值达10多亿元。

乡村美:落后村到示范村的蝶变

炎炎夏日,随着夜幕降临,六安市单王乡张集村的广场又热闹起来。有的人步行,有的人在用器材健身,孩童在广场上嬉闹,大人们则坐在广场边吃着烧烤话家常,好不热闹,让人仿佛置身城市社区。

这是单王乡张集村一个平常的夏日夜晚。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夜幕褪去,小村逐渐清晰起来。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绿树成荫,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展现出美丽乡村的别样韵味。

殊不知,曾经的张集村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超过10万元。“那时候,垃圾随处可见,污水四处流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泥泞。”张集村党支部书记程爱如说。

村子多年没有起色,村民们急了。2011年,张集村换届,在乡里干了多年工程的程爱如,高票当选。“之前村里的村干部,都想当村干部,但是都不想干事。”程爱如明白,村子要想好,得从村干部抓起。

几年后,张集村的党支部焕然一新。近5年来,张集村的党建、人武、医保、养老保险征缴等各项工作均名列全乡第一,连续多年获得单王乡村级先进党支部。

革命老区红土地皖西: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此后,张集的发展步入“快车道”。2017年,张集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申报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申报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