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养生之道 >

养生饮食 别随便忽悠成“药”

导读:

对商家来说,法律没有禁止的部分药食同源类品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但可别吹嘘有治疗作用,那只是在一种

对商家来说,法律没有禁止的部分药食同源类品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但可别吹嘘有治疗作用,那只是在一种食物中添加了另一种食物,带来了更丰富、更有层次的口感,消费者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陈皮班戟……日前某医院推出数种“养生饮食”。此消息一度冲上热搜,院方表示,此举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美食养生两不误,听起来着实很美妙。

目前,苏州就有不少中医药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跨界”研究,并已投入实际运营。比如某老字号药店近日推出的一款“阿胶奶茶”颇受消费者欢迎,每天最多能卖出上百杯。另一家中医药健康企业联合某本地“网红”品牌推出的“养生系列咖啡”也将上市。商家的姿态是: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习惯,倡导“药食同源”。

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养生饮食,无疑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实际上,国家认定有101种“药食同源”的品种,包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生姜、大枣等食材,也有相对少见的当归、陈皮之类。这些品种,按传统理论,健康的人吃就是食物,生病的人吃就是药品。但实际上,也很少有人会去较真吃的是食物还是药品。

普通市民个人不会较真没问题,少量食用一般也不会出问题。但作为商家,应有一条十分明确的禁止红线:药品不能随便添加到食品中。厦门曾经有一家超市卖出1800多元含中药材的卤味,被消费者以违法添加中药材为由告上法庭,得到法庭支持。结果超市除退还货款外,还倒贴了“十倍赔偿金”。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明确指出,对中医药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冒用中医药名义牟利均属于违法行为。

对商家来说,法律没有禁止的部分药食同源类品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但可别吹嘘有治疗作用,那只是在一种食物中添加了另一种食物,带来了更丰富、更有层次的食用口感,消费者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至于这些食物是否真的养生,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业内人士也是这个观点,肯定商家推广中医药“药食同源”的努力,但也认为“推广养生饮食就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观点过于片面。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还是让中医药的归中医药,商家的噱头归噱头,别让传统瑰宝被现代商业给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