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美文欣赏 >

压岁钱的变迁 关于压岁钱的故事

导读:

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每到过年就到了孩子们收压岁钱的时节,过去农村有句谚语

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每到过年就到了孩子们收压岁钱的时节,过去农村有句谚语:“大人望做田,小孩子望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压岁钱。

大宝弄来个装压岁钱的新式武器,像保险柜一样,要输入密码才能打开。顶部有验钞灯,钞票验过真伪后,从上端的插口缓缓投入。

他把这个新式武器搬到我面前,将各项功能一一演示,很开心。

我说:“这玩意儿确实不错,但你也别太得瑟,这年一过,里面的钱还不是归了你妈妈。”

“现在有法律保护。”大宝又爆出一个新式武器。

“法律保护?什么法律?”

“共青团少工委制订的,老师在课堂上念给我们听:压岁钱归孩子本人保管和使用。”

商家开发出这样的钱罐子,一点都不稀罕,瞄准妇女儿童的商品日新月异,好赚的钱不赚白不赚。

专门出台一个管压岁钱的法律,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过去农村有句谚语:“大人望做田,小孩子望过年。”过年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穿新衣,吃大肉,放鞭炮,压岁钱。随着社会的富足和文明进歩,这年事四大件的前三件,已日渐淡化,唯有压岁钱常盛不衰。

给孩子发压岁钱,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发压岁钱的形式和内容,却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记得我们小时候,压岁钱是父母发,而且只有一份,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以及其他亲戚,都不会给压岁钱。额度也小,是两角的纸币,淡绿色的那种,用写门对剩下的边角料红纸裹着,年三十吃过年饭后发到手,然后欢天喜地地放在香火台上,用火柴盒或者酒瓶子压着。大年初一早晨,在开彩门的鞭炮声中,直奔香火台,掀开一看,咦!压岁钱不见了!父母神秘地一笑:“岁压住了,又长一岁啦!”长大后想明白了,钱又回到父母腰里,那两角钱当时可以称二斤半盐呢。现在想想,可惜了,那两角浅绿色纸币要是积攒下来,发大财了!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手中有了点钱,压岁钱也随之进入元时代。但也绝不铺张,一般都是包2元、5元,至多10元。

随着乡镇企业崛起,城乡经济进一步活跃,压岁钱也开始膨胀起来,逐步突破百元大关。本地一位做蜂蜜的企业老板,过年时给两个儿子一人发了1000元的压岁钱,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

发压岁钱的人从单一的父母延伸到所有上门来玩的亲戚,时间也从年三十扩展到整个春节期间。

近几年,突破千元的压岁钱已经见怪不怪,寻常稀松。一个年过下来,孩子们手中集聚上万元的压岁钱比比皆是,以至于出现了“压岁钱经济”这一新概念。

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压岁钱经济只是个泡沫经济,年一过,悉数被父母没收归零。

我家大宝的压岁钱,他奶奶为了维护他的权益,两年前就在银行为他办了个存折,希望能够专款专用,但是扺不过父母的急事急办,也成泡沫了。